第二十九章 人格障碍
一、A型题
1.关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特征,不正确的是
A.感情用事,表情丰富但矫揉造作,爱发脾气
B.暗示性强
C.爱表现自己,行为夸张、做作,渴望被别人注意
D.穷思竭虑,经常思考一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
E.卖弄风情,喜爱挑逗,给人以轻浮的感觉
正确答案:D 解题思路:穷思竭虑,经常思考一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为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表现。
2.患者男性,32岁,自小固执、学习不好就找老师的原因,不爱和别人交往,总爱猜疑别人,认为自己是最好的,对侮辱和伤害总耿耿于怀。最可能的诊断是
A.偏执型人格障碍
B.边缘型人格障碍
C.强迫型人格障碍
D.分裂样人格障碍
E.回避型人格障碍
正确答案:A 解题思路:此患者猜疑,好斗,容易长久的记恨,自我评价过高,顽固的维护自己的利益,符合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。
3.关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描述,不正确的是
A.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,甚至违法乱纪
B.对家庭亲属缺乏爱和责任心,待人冷酷无情
C.缺少道德观念
D.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,以恶作剧为乐
E.罪行特别严重、作案手段残酷的犯人均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
正确答案:E 解题思路:并不是所有的罪行特别严重、作案手段残酷、犯罪情节恶劣的犯人均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。
4.与违法犯罪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格障碍类型是
A.偏执型人格障碍
B.分裂样人格障碍
C.反社会型人格障碍
D.表演型人格障碍
E.强迫型人格障碍
正确答案:C 解题思路: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、经常违法乱纪、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,这种人无论是在需要、动机、兴趣、理想等个性倾向性以及自我价值观念等方面均与正常人不同,他们往往缺乏正常的人间友爱、骨肉亲情,缺乏焦虑和罪恶感,常有冲动性行为,且不吸取教训,行为放荡,无法无天。反社会性人格和违法犯罪具有较密切的关系。罪行特别严重、作案手段残酷、犯罪情节恶劣的犯人中有相当比例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。
5.有关冲动型人格障碍的描述,不正确的是
A.情绪不稳,易与他人发生争执和冲突,冲动后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悔意
B.做事往往事先没有计划或不能预见可能发生什么事情,
C.情感暴发时,对他人可有暴力攻击,对自己可有自杀、自伤行为、
D.人际关系不持久
E.男性明显多于女性
正确答案:A 解题思路:冲动型人格障碍以情感暴发,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,男性明显多于女性。常表现:情绪不稳,易激惹,易与他人发生争执和冲突,冲动后对自己的行为虽懊恼,但不能防止再犯,间歇期正常;人际关系强烈而时好时坏,要么与人关系极好,要么极坏,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;情感暴发时,对他人可有暴力攻击,可有自杀、自伤行为;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表现冲动、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,做事虎头蛇尾,很难坚持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;做事往往事先没有计划或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事情。
二、B型题
(6-9题共用备选答案)
A.强迫型人格障碍
B.焦虑型人格障碍
C.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
D.边缘型人格障碍
E.依赖型人格障碍
答案 A B C D E 6.过分依赖,害怕被抛弃和决定能力低下
答案 A B C D E 7.过分的谨小慎微、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
答案 A B C D E 8.人际关系强烈而时好时坏,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
答案 A B C D E 9.一贯感到紧张、提心吊胆、不安全,自卑
正确答案:6.E,7.A,8.D,9.B
(10-11题共用备选答案)
A.人格障碍
B.人格改变
C.精神分裂症
D.适应障碍
E.心境恶劣
答案 A B C D E 10.早年起病,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
答案 A B C D E 11.18岁以前人格正常,在脑部损伤之后出现偏离正常的行为方式,社会适应不良
正确答案:10.A,11.B
三、A3型题
(12-14题共用题干)
男性患者,30岁,已婚。待人冷淡,没有愉快感,妻儿病了不管,家里来了客人也不热情,不愿意和别人交往,没有亲密的朋友,喜欢独来独往,还常有奇特的幻想。5岁时父母离异。患者对婚姻没有需求,在母亲百般催促下结婚。
12.据此表现判断此人是
A.边缘型人格障碍
B.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
C.冲动型人格障碍
D.分裂样人格障碍
E.焦虑型人格障碍
13.此患者的个性特征可能开始于
A.2年前
B.18岁后
C.童年或青少年
D.成年期
E.3个月前
14.以下哪项治疗不适合于此患者
A.药物治疗
B.电抽搐治疗
C.教育
D.心理治疗
E.训练
正确答案:12.D;13.C;14.B 解题思路:(1)此患者以情感冷淡为主要表现,人际关系淡漠,对家人也没有温情,对性没有兴趣,常有奇特的幻想,最符合分裂样人格障碍特点。(2)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,始于童年或青少年。(3)人格障碍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,矫正不良习惯。心理治疗、教育与训练等治疗手段对行为的矫正可发挥一定的作用。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少量用药可有帮助。电休克治疗是不适合的。
(15-18题共用题干)
张某,男性,21岁。自小就不听管教,欺负同学,旷课,敲诈勒索小学生,被小学生家长举报受到学校警告处分。初中毕业后到某中专学习,经常旷课,不参加考试,在学生宿舍里经常欺负农村来的同学,曾邀约同伙到学校"教训"不服他管教的两个学生。读中专一年后自动退学。楼上邻居曾指责他不该深夜唱卡拉OK,他便于次日深夜将干粉灭火剂喷洒于该邻居的大门上。其母因子宫肌瘤手术住院,他不曾到医院探视,最近一年沉溺于网吧,多次赖账和老板发生冲突并打伤老板。
15.采集病史时应特别注意询问
A.心理社会应激史
B.既往躯体疾病史
C.早年的人格特点
D.生长发育史
E.有无脑外伤史
16.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
A.偏执型人格障碍
B.冲动型人格障碍
C.回避型人格障碍
D.反社会型人格障碍
E.表演型人格障碍
17.对于此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不正确的是
A.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可以少量用药
B.常规使用精神药物治疗
C.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,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
D.行为矫正
E.教育
18.如果患者经常出现发脾气,情绪不稳,攻击他人时可考虑给予
A.大剂量抗精神病药
B.苯二氮类药
C.碳酸锂
D.小剂量抗抑郁药
E.大剂量抗抑郁药
正确答案:15.C;16.D;17.B;18.C 解题思路:(1)尽管其他选项也是采集病史所要了解的,但就此患者来讲,由于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,主要因为人际关系不佳,纠纷较多等社会适应不良来就诊,因此首先考虑人格问题,需要仔细了解儿童、青少年期人格发育特点。(2)一般而言,药物难以改变人格结构,但在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少量用药仍有帮助。一般不主张长期应用和常规使用精神药物治疗。(3)情绪不稳定者可少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,具有攻击行为者可给予少量碳酸锂,亦可酌情试用其他心境稳定剂。